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属于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阶段,创烧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官窑器,其中以珐琅及粉彩制作工艺最为珍贵难得。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康熙五十二年,景德镇御窑厂工匠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借鉴了珐琅彩多色阶的配置技法,创造出了“粉彩”,盛行于清宫内廷,广泛流行于民间。因粉彩于康熙晚期初创,工艺尚未定型,首先在民窑大量烧制,康熙官窑很少烧制粉彩,故流传下来的官窑粉彩传世品很少,带有五彩和珐琅彩的某些工艺特征。胭脂色釉配资平台官网网址,也称金红釉,是清代康熙年间从欧洲国家传入我国,故又称洋红。最早是作为珐琅彩颜色之一,到雍正、乾隆时开始成为名贵的单色釉品种。此前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釉上红彩只有一种称为矾红的彩料,因此胭脂红的引进对釉上红彩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胭脂色釉为一种低温釉,在烧成的白瓷器上用吹釉工艺将含金的红釉吹上去,然后再在低温中烧制成功。由于含金量的多寡,造成呈色的浓淡,含金量越高,胭脂色越浓,故有胭脂水、胭脂红、胭脂紫之分,称其为“洋彩”,胭脂红则被称为“洋红”。
展开剩余70%本品器物以胭脂红为底,宝相花卉布满器身,基调淡雅,且画工极精,画面丰满,高贵端庄。敷设黄、绿等色,绿叶以墨彩勾线,填绘绿彩,翠色欲滴,翻卷曲线自然婉转,优雅妩媚。施黄彩,娇嫩明艳,华贵富丽,花瓣渲染自然,以细密彩点增添质感,绘制手法精湛自然。整器配色极为鲜丽明艳,富丽堂皇,昭示皇家御用瓷器的雍容气度。整体画面构图疏朗,层次匀停,色调清雅怡人,精益非常。饮茶为清宫之中惯例,自皇帝至嫔妃,每人皆有额定的茶叶供给,且每逢年节庆典,常有茶宴。粉彩绘画建立在优质的袖之上,更显色彩的艳丽。整器精巧细腻,造型方正规矩,且毫无变形,以色彩丰富、彩绘精致、画面华丽之极致充分体现了官窑粉彩瓷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成就。彩料中由于掺入铅粉,绘制时用分水法冲淡其色调,具有粉润秀雅的艺术风格,它善于表现形象的质感,艺匠受西方绘画技巧启发,利用色调深浅,营造立体效果。在造型、纹饰及做工上均完美延续了康熙朝的艺术风格及杰出成就,端庄秀丽,典雅隽美,考究华贵,纹饰华美,色彩艳丽,装饰效果极强,且粉彩保存状况甚好,十分不易,实为康熙朝彩瓷之珍贵名品。
在收藏界,清代粉彩瓷器一直备受追捧,由于其制作工艺精湛、艺术价值高、历史意义深远,粉彩瓷器成为了许多收藏家争相追逐的宝贝。然而,由于粉彩瓷器的存世量较少且价格昂贵,使得许多收藏家望而却步。尽管如此,粉彩瓷器依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成为了瓷器收藏界的璀璨明珠。清代官窑粉彩瓷由于专供皇室使用,在制作上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另外,由于官窑粉彩瓷只在皇室流通,当时除了皇帝本人使用、赏赐皇亲国戚外,民间基本上不可能见到官窑粉彩瓷,流传下来的官密粉彩瓷只是很少一部分,物以稀为贵,受到市场追捧不足为奇。清代官窑粉彩瓷特点明显,因此近几年的价格一直在攀升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官窑粉彩瓷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清代官窑粉彩瓷在生产、制作上均有严格要求,要按照严格的制作图纸来进行,无论是绘画还是款识都有定制。清朝瓷器器型最为丰富,既有仿古又有创新。清官窑器相对市场存量少且价格高昂收藏难度较之大,而且许多藏家“只进不出”,导致清官窑器价位还将不断拉高。
发布于:广东省和兴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