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与思想家,他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之前,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也为清政府贡献了不小的力量,但林则徐的作用绝不逊色。以其刚正不阿、性格耿直的为人配资炒股交易网站,林则徐深知国家的危局,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为国为民的事业中。他不畏强权,曾因腐败的清政府而被贬至新疆伊犁,但他依然未曾放弃为国家做出贡献,踏遍千山万水,深入新疆进行地理勘测,最终绘制出精确的新疆地图,为日后收复新疆打下了坚实基础。
1850年1月,林则徐因病返回故乡,途经长沙时听闻左宗棠的名字,便主动前去拜访。两人见面后,感情深厚,谈话间不知不觉过了整个夜晚。林则徐临别时,留下了一个深刻的预言,几十年后,果然应验。那么,林则徐当时对左宗棠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林则徐出生于1785年,福建福州一个耕读世家。虽然家族几代人都以读书为生,但并未有过官员出将入相。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一位落榜秀才,终日教书育人,生活贫困,靠着微薄的收入支撑全家。尽管家境艰难,林宾日依然秉持着“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理念,让林则徐从小接触书本。年幼的林则徐耳濡目染,聪明好学,早在四五岁时便开始跟随父亲读书,九岁时便已能写诗。由于家境的贫寒,他从小就深知“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
展开剩余80%父亲微薄的收入难以支撑整个家庭,母亲则在家做些针线活为家里补贴些家用。年幼的林则徐也会帮母亲将她做的手工艺品拿到集市上卖,放学后就去收回销售的钱财。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林则徐拥有一个温馨幸福的童年,尤其是他父亲十分开明,常常与他一同读书,互相学习。
1797年,12岁的林则徐在府试中名列第一,而他的父亲也顺利考中贡生。第二年,13岁的林则徐考中秀才,离实现梦想的日子越来越近。林则徐从小勤奋好学,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在1804年,19岁那年考中举人,并且在同年迎娶了郑大模之女郑淑卿为妻。林则徐深感肩上的责任日益沉重,开始更加拼搏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在考中秀才到举人期间,林则徐始终没有放松过对民间疾苦的关注,虽然大部分时间在鳌峰书院潜心学习,但他深知理想并非轻松之事。经过艰苦的学习,他立下了“经国救世”的宏大志向,这对他未来的官场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举人身份已是他个人的一个阶段性胜利,但林则徐并未因此止步。1806年,他通过朋友张百龄的推荐,担任了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的文书,开始接触并处理一些实务工作。在此期间,他不仅认真记录商贸往来,还深入调查鸦片走私等问题,展现了超凡的工作能力。正是这种细心与坚持让他成为厦门官场中的一股清流,赢得了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也让他迈出了仕途的第一步。
在张师诚的推荐与鼓励下,林则徐在仕途上越走越远,但他的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即便如此,林则徐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经过几次会试的失利后,林则徐依然不气馁,最终在1811年成功考中进士,开始了正式的官场生涯。此后,他在翰林院担任庶吉士,虽然没有实权,却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并通过广泛读书,拓宽了视野。
直至1820年,林则徐开始被派往地方任职,逐步晋升为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等职务。最终,他成为了云贵总督。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林则徐从一名从七品的小官逐步升迁为一位正二品的大员,这一过程展示了他在仕途上非凡的能力与运气。
在地方任职期间,林则徐以赈灾、治水等工作为主,注重民生,努力改善百姓的生活。他为人清廉,心系百姓的疾苦,严于律己,做事坚决,取得了显著的政绩。这些举措深得当时的道光帝的信任,也让林则徐在仕途上越走越快。
然而,身处在腐败与黑暗的清朝官场,林则徐也不得不面对官场中的种种不公与腐化现象,时常感到自己有心无力。尽管如此,他依然矢志不渝地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努力,尤其是在鸦片问题上,林则徐的警觉与行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道光年间,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政治腐败以及经济停滞不前,中国深陷内忧外患之中。而英国等西方列强的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对中国的侵略日益严重,鸦片流入中国使百姓的身心遭受重创,国家的战斗力日益减弱。林则徐敏锐地察觉到鸦片的危害,并向道光帝上书,提出禁烟的紧迫性。在道光帝的支持下,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8年11月,林则徐踏上了前往广州的旅途。即使面对着强大敌人的威胁,林则徐依然坚定不移。临行时,他在与沈维鐈告别时,郑重地表示:“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此言正是表明了他不畏生死、甘愿为国家牺牲的决心。
林则徐终于抵达广州,毫不耽搁地投入到禁烟工作中。在当地官员和百姓的支持下,林则徐通过严密的查控和有效的手段,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最终,他成功销毁了大量鸦片,也严厉打击了外国鸦片商。此次“虎门销烟”不仅震撼了整个世界,也展示了中国反侵略的决心。
然而,林则徐的禁烟行动虽然广受赞誉,却也引起了英国侵略者的愤怒。由于朝廷的软弱与内部分歧,林则徐最终被道光帝贬至新疆伊犁。即使被流放,林则徐依旧不忘国家。他在新疆积极勘测地形,治理荒漠,修建水利,为新疆的后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841年7月14日,林则徐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踏上了流放之路,在西安与妻子告别时,他深情地表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在新疆的日子并未结束他的贡献,几年的辛劳后,朝廷再次启用他,他先后担任了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务,为国家的稳定和时局的控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由于长年劳累,林则徐的身体健康大不如前。1850年年初,他因身体原因辞去官职,回乡养病。在途中,他再次与左宗棠相会,两人彻夜长谈,探讨了许多关于国家未来的战略问题,尤其是西北军事政务。林则徐深信配资炒股交易网站,左宗棠将来定能收复新疆,并将自己在新疆积累的宝贵资料交给了他
发布于:天津市和兴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